景区介绍
边牛山城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边牛村汉-唐时代的边牛山城。当地人称“高丽城”,在2013年被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牛”原名“边牛录堡”。关于此“牛录”,学界一般认为当指满清基层军政组织之牛录。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长官为牛录额真,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长官为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译“旗”),长官为固山额真(汉译“都统”),每个固山设左、右两个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关于“边”,则众说纷纭。民国时有史料认为该地有“边”,即城墙,但根据考古表明,此处并无“边”。又有传说,“边”本为“鞭”,鞭打之意,传说曾有后金将领在此处鞭打手下一牛录额真,亦不可信。我们认为,此“边”当为姓氏,满族有边佳氏,为满族老姓之一,后汉化为边、卞等姓,边牛可能是满清某位边佳氏牛录额真的驻防地或封地。遗址历史边牛山城的历史则要更为悠久。该山城所在的山呈回抱之势,东、南、北三面山脊隆起,西面为沟口。城墙依山就势,筑于山脊之上。山城平面呈簸箕形,城墙土筑,夯层坚实,全长2000多米,山城东南角和东北角为山城制高点,各设一个角台,台基平面为方形,长约10米、宽约6米。城设四门,其中西墙设三门,东墙设一门,西墙三门由北向南依次为正门、水门、便门。西墙外另筑有两道土墙,分别与山城南墙延伸部分相连,形成两道城外防线,外线长175米,内线长510米,并开有城门一处。西墙内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应为蓄水池。城内地势较为平整,东南部地表上发现有10余处凹坑,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片,石臼等。根据城墙的建筑方式方法以及采集的遗物推断,该城应修筑、使用于高句丽中晚期。学界推断学界推断,边牛山城就是高句丽磨米城,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高句丽时,曾经到过这里。《资治通鉴》载: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军东讨,“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旧唐书》、《册府元龟》载:唐高宗总章元年(668)九月,大将李勣率军灭高句丽,随后在高句丽旧地上分设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又置安东都护府来统一管理,大名鼎鼎的薛仁贵将军则为第一任安东都护。擢用高句丽“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县令”,与唐王朝派来的官员共同管理百姓民务。磨米城归唐之后,唐王朝将其改设磨米州,是安东都护府所属的高句丽州之一,州长官为刺史。历代发展一般认为,玄菟为当今沈阳上柏官屯古城,盖牟为当今抚顺劳动公园古城,辽东、白岩二城位于今辽阳,沙卑(或作卑沙)为当今大连东大黑山山城,横山即本溪平顶山山城。清人杨同桂《盛京疆域考》云:“磨米州,当在奉天府境。《通鉴》:贞观十九年,伐高丽,凡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沙卑、麦谷、银山、后黄十城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