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福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东临洪川溪。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府第式(五凤楼)。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门坪、内大门、门厅、前天井、中厅(祖堂)、后天井、后厅。面阔45米,进深37米,后向宽41.4米,后墙两个角分别收进1.8米,收进部分深9米。楼内共有1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主体建筑即前、后楼和两侧横楼,均比普通的五凤楼高一层,更具防卫功能。后楼比中堂高一个台阶,中楼比前楼高2个台阶,前后楼为土木结构,外表以石灰抹墙,与两侧横楼连接。前楼高2层,后楼高5层半,两侧高5层。内通廊式,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后楼底层为厨房、餐厅、客厅,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前楼底层为门厅、厢房,二层为卧室;中楼底层为祖堂、厢房、过道等,二、三层为观音厅、卧室等。主体建筑纵向自西向东分为中间和南、北3个部分,各部分的前楼分别设一门,中间的为大门,两边的为仪门,比大门稍小。前楼大门为花岗石门框,刻楹联。该楼前堂(楼)、中堂(楼)为断檐悬山顶,后堂(楼)为断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前、中、后堂(楼)屋顶作3段迭落,由前往后层层升高,屋顶坡度比其他种类的土楼的屋顶坡度要大得多,更显得气宇轩昂。全楼二层以上木地板均以较薄的青砖铺面,既防火又隔音,还可以防止上一层的泥沙掉进下一层;底层厅堂、天井、过廊均以三合土铺面,经久耐用,至今仍保存完好。楼内中轴线上的建筑底层所有木结构都油漆,楼外墙粉刷石灰。凡对开的门扇、楼梯的踏板,均以铁板封面,增强防卫功能。楼前为鹅卵石铺面的长方形门坪,门坪前面临溪处为砖砌围墙,高2.3米,其他各段围墙则以鹅卵石浆砌而成。楼侧共有1间滩房、2间磨房、4个杂物间、4间厕所。外大门位于东北角,与围墙相连接,门的屋脊3段迭落,脊端的朝天绮高翘,屋檐雕饰精美,古色古香。外大门石质门框,两边阴刻对联。东南角另设一小门出入,南侧围墙内有一座砖木结构、3间1厅2层高的小院,设学堂。洪坑村:洪坑村位于湖坑镇东北部,距湖坑集镇5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所在重点村之一、是著名土楼民俗文化村、省级园林式村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所在地,先后获得市第九届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福建最美乡村、省级文明风景区、省第十届文明村、市新农村“427”建设重点村、“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荣誉。全村土地总面积7117亩,人口2910人。 洪坑村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