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山石刻(含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位于江西南城县,石刻时代为明、清。原名仙都观邓真人墓及石刻造象等,观、墓、造象已毁,现存“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属武夷山系军峰山之余脉,海拔不到一千米。相传唐代邓紫阳真人在-山习道修练,道士相争来此讲学,名流贵赫往来不绝,成为东南一带道教中心。秦时,大学者华子岗遨游万里来到麻沅著书,华子岗有他藏书的石室。南宋诗人谢灵运曾慕名而来,看到了华子岗留下了不少赞美-山的诗篇。悬崖上的碑额、摩崖造像和雕刻工艺,达到了非常精妙的地步。晋时,大医学士葛洪炼丹登临-山,称赞“神功泉”是他走遍天下名山大川少有的好泉水。唐代抚州刺史颜真卿游历-山时,亲自撰文并书《-仙坛记》,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书;北宋思想家李觏在-山“十贤堂”讲学时,前来听讲的各地学生达百十人,无怪乎明朝广西付使王华在《集-序》中这样写道“吾盱为江右之名郡,山水之秀天下称焉。而-又郡山之特殊者,故晋唐宋以来逮我朝诸名公闻人,慕其名者,未必不一游。”唐大历三年(768),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游-山时,亲自撰文并书镌刻于石,立于-山“仙坛”侧,碑记共887字,书法端严雄秀,为颜书著名之作,此碑后遭雷击毁失。1991年当地政府开发-山时,将《-仙坛记》再现于世人。-以烟云横飞,峰峦翠峭为秀,以洞石秘奥,“玉练双飞”为奇。从山下履步而上,途半有一亭,曰:“半山亭”,瀑布垂于亭左,翘首望去,只见两道飞泉犹如两条白龙,飞流直下百余尺,削崖入潭,似白雪飘洒溅人,似烟雾喷粒飞腾,站立岩前,飞瀑袭来股股寒气,就是炎夏盛暑,浑身倾觉凉爽。岩旁有石刻“玉练双飞”四字,为明代建昌府通判华仁夫所书,透过水廉幔帐,显得苍劲有力。在峭崖北侧,飞瀑下有“观瀑亭”。沿涧而上数百级,就是建筑雅致,别具一格的“龙门桥”。“龙门桥”是一座土庙式宋代建筑,在清代有过重修。桥上架设长亭,内如一房,石凳置于两旁,东西两门,南北各开一窗。游人凭栏远眺,只见山开石裂,苍松屹立,俯视桥下,有一“水帘洞”,洞门隐于水廉之中,像一钩半月倒挂在石壁之上,洞内明亮宽敞,能容百余人。水廉洞下是龙湫,深不可测,内通东海。中有一礁石突起,瀑击其上,一斗大繁体的“礼”字清晰可辨。相传深潭里有龙,经常盘踞在这块石上,以朝天上斗牛。环视左右,遍布奇形怪石,组成一个个小潭,有的形如星星,叫星潭,有的形如月亮,叫月潭,还有龟潭,伏狮潭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