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据史料推测,此像自铸成之时起,即置于上方院(后改祐国寺)大殿中,由于寺院多次遭受兵灾水患,屡毁屡修,接引佛也是数经沉浮。明末开封大水,寺院被冲毁,佛像裸露,乾隆十六年(1971年),重修祐国寺,赐额大延寿甘露寺,接引佛即在塔南大殿中。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开封又遭大水,大殿又被拆毁堵水,接引佛再次暴露于断壁残垣之中,且被淤沙深埋半截。直到清末才由绅商捐资建一高阁,置佛像于阁内。民国初年,高阁倒塌,佛像又露于地面。1927年,当局为筹军饷,曾计划毁佛铸成铜元,终因其硕大难移而作罢。不久一位管姓的佛教徒捐资建大殿3间以遮佛像。1930年改南土街某当铺为商场,时任省民政厅厅长张钫,将当铺建材筑一八角亭,以供佛像,名日知止亭。1983年,在塔西,兴建一座面阔7间,进深5间的仿宋建筑,名为接引殿,将接引佛移至殿内,整个工程于1984年完工,殿内绘有"西方净土变"壁画。殿顶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月台四周有青石栏杆护栏,柱头罗列96头小狮,气势雄伟,庄严美观。接引殿西立青石牌坊一座四柱三楼,坊额正背面题"极乐世界"和"慈航普渡"。牌坊高8米,跨度为15米,巍然屹立,引人入胜。白玉佛1933年由族居缅甸的华侨捐赠给河南佛学苑的。共赠大小二尊,小的转赠洛阳白马寺。佛像由缅甸特产白玉石雕制,由当地技师雕造,晶莹洁亮,明净如镜。像为坐像,连底座高约1米,宽0.5米,肩宽0.4米,胸宽0.37米,底座高0.14米,长0.9米,宽0.5米,底座前部阴刻三组隽秀的铭文,正中是"南无释迦牟尼佛"7个篆字,左右两边分刻汉字楷书,左边是"佛历二九六o年民国念二年癸酉四月八日比丘海山募化,敬奉开封铁塔禅寺"32字,右边是"三宝弟子陈门赵氏安澜法名(觉)平发心敬助誓愿善根永植福慧增长,见佛阐法得不退地"36字。佛像结跏趺坐,作成道相。佛身雕刻所称的铁塔禅寺,原在铁塔东邻,为河南佛学苑修建的几间近代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相继坍塌,1996年,在接引殿之北,修建一组由廊亭湖榭组成的江南风格的园林,正殿即供奉此白玉佛。碑记历史上的开宝寺,有许多名人撰刻的碑记。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河患、兵灾和人为的毁坏下,现仅存4方:《重修祐国寺钟楼记》、《装修阿罗汉尊者供奉上方祐国禅寺碑记》、《知止亭记》和《日本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重修祐国寺钟楼记》镌刻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主要记述了钟楼的修建起因。对研究祐国寺变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装修阿罗汉尊者供奉上方祐国禅寺碑记》镌刻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它主要记述康熙时期的一些"善男信女"为恢复寺内的罗汉,纷纷"相聚踊跃倡道,分工各成一尊为已任"的事。《知止亭记》主要记述"知止亭"的兴建起因。知止亭建于1930年,专为放置铜铸"接引佛"而筑。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接引佛空居于"甘露寺"的五间"北殿"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黄河水灌城,佛殿被毁。从此,接引佛裸露于天。直到1930年,河南省民政厅长张钫(伯英)在铁塔南面修筑了一座八角亭,以供铜佛,并镌刻《知止亭记》,以遗后人。《日本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主要叙述了日本国僧侣成寻,从日本抵达中国的宗教活动过程。成寻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不顾年事已高,在海上航行月余到达杭州。数月后来到宋都东京,先后巡拜了太平兴国寺、开宝寺和大相国寺等,随后又转道山西五台山。返京后,神宗赐他为太平兴国寺译场监事,敕住开宝寺。迨元丰四年(1081年)圆寂,终年7l岁。1943年由日本占领军举办法会并由伪河南省长田文炳立"成寻阿阁黎显彰奉赞之碑"一块。电话:0378-2862279地址:开封顺河回族区北门大街210号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