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导览

景区等级

5A景区
4A景区
3A景区
度假区

地区导航

按省份浏览
按城市浏览
十大景区

快速导航

返回首页
资源列表
热门推荐

牛剑桥

全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风光 0.0 分

景区介绍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牛剑桥地址:桃江县石牛江镇牛剑桥村时代:清类型:古建筑桃江牛剑桥是迄今湖南发现最古老的桥,建于唐代,巨石造就、结构特异、坚固异常,因此被称为“湖南第一蛮桥”。在通往桃江县石牛江镇黄泥田的马桥溪上,至今横亘着一座迄今湖南省境内发现最古老的石平板桥——牛剑桥。据当地胡姓族谱记载,桥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比建于隋代大业期间(605-618)的中国历史名桥赵州桥仅晚建200年,比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芦沟桥早建近380年。清乾隆《益阳县志》载:“牛剑桥建自唐时,初桥势高阔,石梁甚巨,难上,有老人背剑骑牛,指示辄成。今桥上有牛蹄亦存,故以为名。”牛剑桥为四墩五孔石平板桥,桥长20米,宽3.87米,高2.25米,孔径1.7米至2.5米。全桥墩梁皆用花岗巨石铺就,均为55厘米同一厚度及长宽不等的花岗石块,最重的桥梁达10吨重。因巨石造就、结构特异、坚固异常,故被称为“湖南第一蛮桥”(又称“楚南第一蛮桥”)。其“蛮”有因,一是桥墩桥梁皆用“蛮石”砌成。桥中四墩均用呈双边船形的花岗石方块,且外表无雕凿三层垒砌,桥面用20块条状花岗石梁铺就。全桥无细石,无粘结质,浑然古朴,粗犷坚固,别具一格。古匠人称该桥结构为:“四墩两驳岸,八块桥梁一尖板。”桥历经近1200年历史沧桑,风浸雨蚀,所用桥墩桥板石皆无破损。二是在一千多年前,建桥人是如何将如此巨大的“蛮石”从岩山搬运吊装的呢?这只能理解为一种“蛮力”而为。三是古时北方人称楚南人为“南蛮子”,也体现了一个“蛮”字,因此蛮人建蛮桥,称牛剑桥为湖南第一蛮桥,是名副其实的。1976年,桃江县人民政府已将牛剑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剑桥俗称“牛脚桥”,亦称仙人桥。在桥南端两石衔接处,有一圆孔石,径16厘米,深57厘米,相传为仙牛蹄迹。桥上游的100米处为“仙人滩”,中有圆形巨石横亘,石上有仙人足迹,相传为“仙人石”。原滩中有一巨石,为当地修坝时炸毁,但仍留有大小不一的数十个圆形石堆,罗列溪中,形若巨龟俯瞰溪面。桥下游约200米处,有块从桥头移往的条石,石上有一条呈青色的巨人足痕,清晰可辨。三处足迹,传为“仙牛”、“仙人”所履而成。桥头原有石狮子一对,今已无存。桥旁原立有道光十一年(1831)所立“叶栾流芳”青石功德碑一块,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用作修沼气池板掩埋在地下了。2010年3月,桃江县交通局派人挖掘出土了这块“叶栾流芳”桥记碑刻。碑为青石板,通体精美,字体俊逸、刻工精湛,为阴刻正楷繁体,约500多字。碑高1.4米,宽70厘米,厚8厘米。碑的座基有断口,碑为残碑,仅存部分碑文,碑文依稀可辨,所刻碑文分两部分,正文部分为“四修牛剑桥序”,序文介绍了牛剑桥始修和三次维修原因。碑文以实物形式证实了当地胡氏族谱所记的建桥年代,均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序文:“十里之有牛剑桥,盖自唐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历荆州节度使裴公名休者始也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湖南
景区位置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
0.0 / 5
排序:
筛选:

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

景区等级

5A景区
国家最高等级景区
4A景区
国家优秀景区
3A景区
国家良好景区
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地区导航

湖南
查看湖南所有景区
益阳
查看益阳所有景区
益阳十大景区
查看该地区十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