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明广州古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越秀山明代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段外,只剩下10米高以下,高低不一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共长180米,已修缮复原,1989年又接修其东的20米,共200米已雉堞严整,恢复旧观。据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城,用大炮轰城墙,又在洋枪掩护下向广州北城发起进攻,守北城的中国官兵利用古城墙做掩护,奋起反击,用土枪土炮、长弓弓箭等集中向敌军反击,侵略者狼狈逃窜,在城墙下丢弃一批尸体。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同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等在花县发动叛乱,进犯广州,前锋窜至越秀山北。孙中山临危不惧,亲自坐镇五层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孙中山用望远镜眺望敌军阵地,发现敌军正向城墙进犯,立即命令侍从副官马湘率领卫士将三挺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架在城垛上准备反击。而守卫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帅孙中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的精神所感动,个个精神抖擞,在孙中山指挥下,奋发神威,英勇战斗,叛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孙中山又指挥队伍乘胜追击,收复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因此,这段古城墙又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洪桥街道:洪桥街位于越秀区中部偏西,东起东濠涌,南至东风路,西临小北路,北靠环市路,面积1.52平方公里。辖内主要路段有东风路、环市路、小北路、应元路、越秀北路和法政路。全街设德源里、丹桂里、洪庆坊、应元、豆腐寮、三眼井、越秀山、天秀、北园、马庄巷、法政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居民17309户,人口55261人。广东省人民政府、0广州市委、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广东省粮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