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越秀山明代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段外,只剩下10米高以下,高低不一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共长180米,已修缮复原,1989年又接修其东的20米,共200米已雉堞严整,恢复旧观。明广州古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伍庭芳墓位于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的东面。伍庭芳是我国近代外交官,先后任司法总长、外交部长、代国务总理等职。伍朝枢是伍庭芳之子,先后任外交部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两墓之间前面建一碑亭,亭内立孙中山撰伍庭芳墓表碑。墓东北面塑有伍庭芳铜像。“古之楚庭”四字是以隶体字刻于石牌坊上。它是清代建造的。“楚庭”是人们所知的广州最早使用的名字在明初朱亮祖构建五层楼稍后。都指挥花英在越井岗建造了玉山楼和观音阁。玉山楼久已不存,观音阁亦早已废圮。现越井岗上的“佛山”石牌坊一带就是观音阁故址。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越秀山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碑身高约5.5米、碑脚2.28米,呈尖顶方柱形,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碑是钢筋混凝土石米批荡建筑。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类型:城市公园湖泊博物馆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2-5小时电话:020-86661950官方网站:http://www.gzyuexiupark.com/sy.asp开放时间:7:00-22: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交通:5、6、10、21、24、33、58、63、101、122、127路公交车至越秀公园站下;也可乘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B1出口下,出站往反方向走约几十米即可到达大门。地址:解放北路988号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