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李调元与其父李化楠,堂弟李鼎元、李骥元连中进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为罗江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誉。在那个时期,罗江人文蔚起,竞美祠垣,其成就在清代四川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李调元经历了经济繁荣的雍正、乾隆、嘉庆时代,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文网密布,动辄得咎,学人跬步未蹈,便荆棘丛生,同时又在文化上开科取士,采取笼络文人的政策。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人生观。李调元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态度,就是走读书求官、入学中举的道路。因此在他的人生观上不得不深深地印刻着拼命读书、为个人前途而奋斗的烙印,即使泥雪满地,也要寻觅鸿爪前进。我们现在就正是在循着这位伟大文学家、戏剧家、巴蜀诗人的足迹,领略自他读书时代起沿袭至今的丰厚的人文和独特的景观。觅踪揽胜、追忆先贤,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鹡鸰鸟是一种机敏可人的鸟,额头和胸前是一圈白色,身上覆盖着灰色或黑色的羽毛,这种鸟素来就独具灵性,而且大部分是两只雄性的栖息在一起,因此古人又常用鹡鸰来寓意兄弟之情。鹡鸰寺,就因其远远看上去犹如一只鹡鸰鸟从金顶山脉南边突然西向,凸入泞江而得名。山上林木葱郁,梨树、板栗、百香果、枣树、核桃相互交错,丛林中露出些许红墙黛瓦,飞檐翘角,充满迷离与神奇。山下是一溜平川,迎面而来的江水、汩汩成溪的玉泉,群山环绕、美不胜收。从门联“山如奔马循环列,水似游龙扑面来”我们也可以感受当年李调元眺望泞江的时候感悟到的情境是多么壮观了。鹡鸰山上观赏景色、鹡鸰寺中怀古仰贤,犹如置身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意境之中。鹡鸰寺的正门,庙门已经修葺一新,色调华丽,然而在几百年前,这里还是寺院后门,要进入寺院就必须穿过山那边的一片茂密的梨树林,因此大家可以想象当时这里远离尘嚣、宁静清幽、古朴醇厚的时代氛围了。请大家慢慢闭上眼睛,让自己随着记忆中淡淡的墨香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