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飞泉洞摩崖石刻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自然村后山崖壁上(土名:石寨)。山崖南面为溪涧,溪水从高处潺潺流入水潭,犹如清泉注入杯中,故此处风光又称“曲水流杯”,明永乐年间就有“增江八景”之一的美誉。潭边为崖壁,崖壁上上现存有文字石刻十处,以水流为中心分南北,北崖三处,南崖七处,每处自成一幅。其中有纪年的石刻中,最早的刻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最晚的刻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其间还有南宋乾道四年(1168)、明天顺三年(1459)、明正德十六年(1521)和明万历四十年(1612)的文字石刻,前后共跨越五个朝代计710年。飞泉洞摩崖石刻字体多种,有楷书、行书、行草、隶书等;体裁有七言诗,五言诗及散言;题材有叙景、会友、记游、咏史、言志等。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飞泉洞摩崖石刻所处之地附近后山是东晋时期葛洪(葛仙翁)采药洗炼仙丹的地方,后人曾建祠、亭纪念,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怀的绝佳去处,历史上有明嘉靖《增城县志》、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民国《增城县志》等资料可印证。明嘉靖《增城县志》载:“世代葛仙翁炼丹于此。山上有遗石及二仙迹、张老岩和醉眠石,镌于壁上。石壁峭峻,一水悬自山顶直流而下。水湍成潭,中有石池,环皆平石可坐。在山的南面山溪中有水潭,潭边有崖壁,潭水从高处潺潺而入,犹如清泉涓涓注入杯中,因此得名。”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流杯曲水有二,其一在增城张老岩,石板斜铺十余丈,一水众石罐中流,萦行百折,游人每以小石障下以蓄其势,乃两两夹水而坐,使人酌杯酒置上流,听浮游所至,取而饮之,然有不得饮者,有一再饮者,有杯流至前,忽复流而之他者,有顺流而下,忽复旋回而上者,于是哗然争饮。相饮以笑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广东
景区位置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
0.0
/ 5
排序:
筛选:
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
景区等级
5A景区
国家最高等级景区
4A景区
国家优秀景区
3A景区
国家良好景区
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