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回风塔回风塔位于宾阳县芦圩镇新模村的合岭山之巅,距县城约5公里,人称合岭塔,又因靠近大模村,也叫大模塔,与大桥镇的秀峰塔一起,称为宾阳县两大古塔。回风塔为一座由青砖砌成的七层宝塔,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知州叶茂松倡建,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宝塔高23.3米,底径4米,呈八棱锥体状直指苍穹。每层塔檐外伸,略为上翘,造型古雅,檐下饰有各种图案。塔顶的八个檐角各挂一个铜铃,风吹铃响,清脆动听。清南海张中武题书"回风塔"三个大字刻于塔门之上,塔门两侧为宝塔建成时知州叶茂松题书石刻"秀气凌云天上星辰俱动,祥光耀日人间将相迭兴"。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顶被雷电击崩一角,后经县知事陆之璜、朱璠熙先后拨款补修,才恢复旧貌。关于回风塔的修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传说。人们传为:宾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学士思想兴起。凡到宾阳来做官的人,做了一年半载,就被宾阳人告倒而辞官而归。有一次一个从外地来宾阳做官的人,想治理宾阳,坐稳官位,就请地理先生探看宾阳的风水,看到州城南面的南山顶尖尖突起,形似一杆笔,便认为宾阳之所以读书子弟多,学风浓厚,人才众多,是由于州城南面的南山是一文笔峰之故。州民文笔锋利,告官必倒,县官信以为真,于是派差役削平南山顶,削平之后为了使城东合岭与南山等重相称,便在合岭山巅建一个塔镇住,这样外地-才能镇住久留。这种传说有否有依据,已无从考证。但回风塔的得名,确与培育人才有关。名曰:"回风塔",是取"挽回狂澜,振兴文风"之意。当时,堪舆家认为:"依据州之城地,回龙顾祖,坐坎向离,前之南山,名为日峰高照,后之大河,谓月小湾环,坐空朝满,势成横局。但自西而南诸山联络,无有比配,虽幸四面大开平阳,猶必建塔寅甲者,盖以天地无全功,藉以力补之,使其有配也"。意为宾阳地理形势欠缺,需要人工补缺,才完善其美。知府叶茂松遂采纳其意见,即筹资在合岭之巅建塔,以培补风水。民国十三年(1924)塔顶被雷电击坏,宾州知事陆之璜筹资补修后,他写了《补修回风塔记》,文中称:"吾邑东廓,有合岭焉,西南诸水,奔赴其下,乡前辈特于岭巅建危塔,以镇之,名曰回风塔,盖取挽回狂澜,振兴文风之意也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