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于2012年7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中国泡菜城内,展馆展陈面积2000平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展区设置1、序厅:由苏东坡字体书写的“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 十个字为标题的主题浮雕墙长30米,高4米。画面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四川的好山好水,千里岷山,千年都江堰,浇灌滋润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四川千年以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蔬菜种植场景;第三部分展示了古代四川人泡制泡菜的场景,人人齐动手,家家泡菜香;第四部分体现了泡菜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历史与文化展区:介绍三千中国泡菜发展史。早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培育并种植蔬菜。我们四川的蔬菜种植历史也长达4000余年。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罐,都是蔬菜容器或者烹煮器;有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文物复制品:耜(si)。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诗经、商书、周礼等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泡菜的古文献记载:考古和历史文献证实,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盐渍菜。到了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曾经在长沙出土的距今已经2200余年的唯一一件泡菜实物。豆豉姜。在北魏时期,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xie)在《齐民要术》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这是关于泡菜制作的较为规范的文字记载。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曾经记载了:“泥头七日便熟”。泥头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见当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厌氧进行发酵(即利于乳酸菌发酵)。在唐宋时期,我国的泡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酱渍、醋渍,糖渍等多种蔬菜泡菜品种。《唐代地理志》记载“兴元府土贡夏蒜,冬笋糟瓜”。兴元府,就是今天的汉中地区。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陆游的《观蔬园》诗句,都有着对泡菜的记载。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泡菜生产发展到了元明清时,其工艺和品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的韩弈在《易牙遗意》;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明朝邝遥《便民图纂》,清乾隆年间,罗江人李化楠撰写的,其子李调元刊印的《函海.醒园录》中,都记载了泡菜的身影。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记载得更是详尽,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