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昆明市宜良县城金星村,有一山状若卧狮,人称伏狮山。五峰壁立,岩峭千仞。岩下清泉昼夜淙淙,水质佳、流量大。水秀山俊,修竹茂林,清幽雅静。因山水故,又名岩泉山。“自古名山僧占多”。元至正初(约1341年)名僧盘龙祖师至,结茅为庵,弘扬佛释。缘满而去,徒众建祖师殿供奉,代代如是。后有道士发现此处是“风水宝地”,跻身其间。岩泉古刹遂成释道偕居、寺观并处之所。明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即沐府人朱福海始修,万历间僧人兴宽重修。得称“岩泉漱玉”,为宜良八景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邑令高士朗、教谕王佐才偕邀文人邑士投资经营,建阁起亭、筑半月池。岩泉自此成为自然、人文景观皆俱名胜佳境。咸同兵燹,殿阁损毁。1915年,知县钱良骏重修亭台,题“半山亭”。1929年,邑绅马云翔募资修斗母阁、玉皇阁,新建凉风亭,广植花木,并大规模作摩崖石刻。寺观焕然一新,成其最繁荣时期。1940年,日机轰炸昆明,伤兵医院迁入,景物难免损坏。1987年7月,摩崖石刻公布为宜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2月,县政府批准,岩泉寺所有权划归金星办事处。近年来,办事处进行大规模全面重建。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玉皇阁、财神殿、山门、游泳池等,又广植花木、草坪,并修道路,增设石桌石凳,使得岩泉焕然改观今胜昔。1999年4月,昆明世博园指挥部及云南省旅游局授牌为世博会旅游接待定点单位。2000年,岩泉寺管委会刻纪念性碑刻三通:“钱穆教授著书处”碑、“袁嘉谷品茗处”碑、“藏真阁遗址”碑。记载了岩泉寺近代三件史实,很有创意,大大提高了岩泉寺的文化品位。其一:“钱穆教授著书处”碑钱穆(1895年~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913年~1919年从事小教并开始自学之道。1923年起从事中教,完成《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等著作。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发表,震动学界。经顾颉刚推荐入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未久,入北京大学任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兼课清华、北师大。抗战爆发,随校展转。西南联大文学院初设蒙自时,陈梦家两夕恳言,促成钱先生撰修《国史大纲》。动笔不久学院迁回昆明。为避扰续作,寓居岩泉寺。三日伏案,三日入校登坛。1939年秋,《国史大纲》完稿,旋写一《引论》见诸报端。次年是书出版。“《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于是成为全国大学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罗义俊《钱穆学案》)“钱穆在岩泉下寺写出的《国史大纲》,是中国现代史学上的不朽著作。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