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云南广南县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广南土司府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最宽、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南是壮族杂居和聚居的壮乡。有关广南土司的历史,《壮乡广南》一书中介绍: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统治当地人民的机构,世袭继承。云南通志土司考述,“滇之土官,肇于元而盛于明,清代固之。”《明史》亦有“广南土司”录。从有关历史考证,广南土司始于元初,侬氏家族世袭继承,在清中期前是广南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政治、军事、民刑、钱粮大权。广南侬土司历来臣服于元明清封建王朝,向中央政权缴纳贡赋和服从中央王朝政府的调征。明、清两代土司都曾晋京向封建王朝朝贡,得到刺绣精美的丝绸制品及金银等赏赐。据侬土司家谱记载,“十四世祖侬应祖袭授同知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调征凤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叛,命侬鹏征有功,康熙二十年(1681年)土官侬鹏率师追擒吴三桂大将夏国相于西板桥。二十世祖侬茂先1883-1885年奉调赴越南,在中法战争中有功,赏戴花翎加四品衔”。由此可见,土司对“抵掌疆场”、“奔走御侮”,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文山地区的土司制度,滥觞于宋代,完善于元、明,没落于清代,消亡于民国,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就地设置统治当地人民的机构,云南省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在近七百年间这里曾是周边数县的统治中心。 自元代至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264—1948)共计673年,由壮族侬氏家庭世袭28代684年(公元1264—1948年)之久,掌握着东至广西西林县境300里,南至广西安土州300里,西至广西直隶州五槽界270里,北至罗平界300里(总面积约8.25万平方公里)的政治、军事、民刑、钱粮大权。广南土司历来臣服于中央王朝,为之缴纳贡赋,服从调征,常“抵掌疆场、奔走御侮”,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广南侬氏土司,世袭28任。侬氏土官有完整施政章程,置堂设监,划放庄田,并指挥着世袭常备军队,对辖区实行封建领主统治。朝廷派员督察,另有驻地,无公可办,并不相干。 至1936年,云南省政府龙云以“全省土职尚未一律改流之际,广南土司似不必急于此时取消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