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地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后山梁建设时间唐天宝二年(743年)特点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庙宇简介该寺坐东向西,依山建成七进五院,共有建筑物23幢,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物样式分为三类,其中由西至东分别为山门、过厅(附厢房)、文昌宫(北附翠微楼)、大宝殿(附厢房)、观音殿、斗老阁、瑶池楼、戏楼为抬梁架重檐歇山顶殿宇,其余建筑物均为穿斗架硬山顶平房。这些建筑物多数用材粗大,且不事雕琢粉饰,既给人以高大雄奇的印象,又处处显示出粗犷古朴的韵味,是保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保山乃至整个滇西汉族地区自元、明以来,保山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具有很高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文物研究价值。全国也比较少见。1984年12月光尊寺被列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进攻滇西,中国远征军进驻保山。该寺曾一度被选作远征军司令部驻地,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李根源等多次在这里召集军事会议,制定抗日策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表彰中国远征军抗日功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司令卫立煌、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李国清与保山参议会长范月三等官员倡建远征中学于保山板桥光尊寺,李根源亲书“远征中学”校名。此后,随着保山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远征中学先后有300余名学生参加革命工作,由此,该寺也被称为当地革命的堡垒和摇篮。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保山最早的党支部———中共保山县特别支部的诞生地。在保山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此地曾用作军火库。新中国成立后,光尊寺转交保山县粮食局作仓库使用,期间,光尊寺东侧的梨园被改建成了一个大型的地下储粮室,共有8个储粮仓。现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风雨中摇曳、瘫斜的一幢幢古屋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