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中国第一高笔峰石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的平原大坝上,距县城3公里。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堪称清代建筑瑰宝。塔高35.68米,修建于清道光七年,此塔是八角十二层空心通体石塔。石塔设计精美,选料精良,所选青沙石质地坚硬,每块石横截面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长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层塔壁石料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而成。其基础稳固、计算精确、构建缜密,巍巍十二层石塔,直插云霄,雄伟壮观。塔身上面有12个隔层互换、透光、通气的窗门洞,每层8个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动感。顶层八个翘角上所挂铁马风铃,每当微风轻抚时铃声叮咚,悦耳怡人;那从下往上的翘角正面都刻有不同的图案,线条流畅洗炼,刻工细腻精巧,倍显塔的美丽壮观。镌刻在第十级塔身上的“文峰塔”塔名两字草书字体,苍劲有力,门洞两边所镌“灵秀”、“文明”,也倍增塔的文化气韵。塔内原有一至五层的木楼及回旋登塔木梯,年久已毁。关于“文峰塔”,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在梁平县西山与大竹县交界的峰巅,海拔1100余米,高耸入云,危峰突兀怪异,形如狐狸,人们呼为狐狸嘴。其头东(梁平方向)尾西(大竹方向)嘴巴正好对着梁平丰产粮食的大坝。说这狐狸张嘴吃梁平而屙向大竹,即吃梁平、肥大竹,实在对梁不利。于是,梁平人先是在北门建“垂云观”,意欲撑住狐狸之嘴,但因为田坝较远,达不到撑住狐狸嘴的目的,故又干脆在北门外良田大坝中选一址修了这个“文峰塔”,以期能撑住那贪吃梁平的狐狸之嘴。自此后,梁平县大坝千陌良田,万厢稻粱,五谷丰登,六富兴旺。中华大地,各种古塔繁多,壮丽。但无不是因佛教的传入而形成的。塔是一种佛教文化产物。但梁平文峰塔却是一个例外,它的修建缘由在中国塔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据清光绪年间的《梁平县志•第五卷》载,清道光七年梁邑令徐名湘在《重建考棚并建塔记》一文中记:梁山县为川东都会,是来知德易学大儒的故乡,士习民风殊焉
地理位置
暂无地图信息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