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介绍
鲁迅故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浙江省绍兴市的越城区地区。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情境的真实场所。鲁迅祖居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也称为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台门,一种江南民居,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所在的周氏家族在绍兴曾是一门望族。当时,周家一共拥有三个台门,鲁迅祖居是最早拥有的一个台门,故名周家老台门。老台门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四进,第一进称为台门斗,旧时用来落轿,现在是景区的检票口。第二进为德寿堂,是周氏族人用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的场地,“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鲁迅祖居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鲁迅平时很少来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办大事时才过来。整个祖居是中轴线分东西两厢房,第三进香火堂是周氏族人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香火堂中间挂有一张周氏先祖的神像,两壁上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所挂的《恒训》的版本,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恒训》的内容是周福清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之法,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知识,无所不有。现在的鲁迅祖居场景,是以周家鼎盛时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作实景布置的,是清代绍兴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鲁迅祖居的第四进称为座楼,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区,现被布置为小姐的书房、绣房、--和沐浴房。当时,由于子孙的繁衍、房族的扩充,祖居的房屋已不敷使用。所以周氏家族在清朝嘉庆年间有购置了两个台门,即过桥台门和新台门,从第九世开始,周家开始分家,长子住新台门,二儿子住过桥台门,小儿子和父母住老台门。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故居,为台门形式布局,前后六进,占地580平方米。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平屋和长廊;第三进楼下西侧为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的卧室。第四进为两开间楼房,楼下东首前半间称为小堂前,是鲁迅家用餐、会客的地方。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楼下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后半间作过道;第五进为厨房;第六进为三开间平屋,中间有门通百草园。今各进各间均布置原状陈列。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百草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周氏族人共有菜园。园内种植皂荚树、桑树等,有矮墙、水井等建筑 。三味书屋: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地理位置
地图加载中...
游客点评
(共 0 条评论)景区导航
快速浏览相关景区信息